湘潭市打造青少年科普名师工作室 助力“双减”落地

时间:2023-10-30 来源:湘潭日报 责编:曾高 编辑:唐翌殊

分享到

9月底,湘潭市科协、湘潭市教育局收到好消息:在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,湘潭市选送的两件科教方案荣获全国二等奖。“能在全国规模最大、层次最高、影响最广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获奖,工作室起的作用不小。”获奖者之一、雨湖区风车坪学校教师黄婷婷告诉我们,这个工作室有“魔法”,它不仅发掘每一个个体蕴藏的积极因素,还激活个人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,“让大家的‘小宇宙’全面爆发。”

黄婷婷口中的“工作室”,是湘潭市科协、湘潭市教育局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和骨干教师,整合优质科普资源助推“双减”政策实施而打造的湘潭市青少年科普名师工作室。该工作室由36名资深教授、骨干科技教师、科技辅导员和热心科普事业的社会人士组成,按照“主持人”模式 、“传帮带”机制,定期下基层传授“教育经”,不断提高基层科普教育水平和青少年科学素质,助推“双减”政策在湘潭落地开花。截至10月,该工作室已开展培训交流活动50余场次,组织送科、送教下乡活动110场,惠及5万余名中小学生。

点亮乡村科普之光

眼下,秋阳灿烂。在湘潭县第五中学,科技辅导员赵铁根忙前忙后,不亦乐乎。

“要上好每一堂科学实验课、多开展实践活动,让学生们多动手、勤动脑。”说起科学课堂教学,51岁的赵铁根透着一股自信。赵铁根已扎根基层26年,他告诉我们,以前碍于各种原因,农村学校很少配备专职科学教师,无论是课堂效果还是教育质量都不容乐观。教师想教没有门路、学生想学没有资源。两种因素累积下来,导致农村学校学生创作的科技作品创新性低,很难在各类比赛中“出圈”。

这些年,赵铁根一直在寻求改变,包括参加各类培训、找名校名师请教,但大多是“碎片化”的学习,效果并不理想。去年底,赵铁根终于等来了机会。彼时,为盘活湘潭市科技人才资源,强化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,湘潭市科协、湘潭市教育局联合发起成立湘潭市青少年科普名师工作室,以此为聚才载体,推行“零距离、零费用”服务,打通青少年科普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经自主申报、单位推荐,赵铁根成为湘潭市青少年科普名师工作室首批成员。几个月下来,工作室不仅为其量身定制了分类培养方案,还开展多场主题教研活动,组织专家面对面讲评辅导。

“随着交流的深入,大家越来越默契,氛围很好。”赵铁根介绍,在湘潭市青少年科普名师工作室指导下,成员们的专业素养和科学教育指导能力明显提高,“名师名家不仅就在身边,还手把手地教,换作以前想都不敢想。”

乡村全面振兴,人才是关键一环。自2022年底湘潭市建立首个科技教育协同创新平台以来,通过提供“零距离、零费用”科学教育、科普推广等服务,把基层科普工作遇到的难题解决在基层,让广大青少年,尤其是乡村青少年尝到了科普惠民的甜头。

校园播撒科学种子

“古生物化石长什么样?它是怎么被发现的?……”前不久, 在岳塘区育才学校科技馆,湘潭市青少年科普名师工作室主持人、该校高级教师曾亮,带领岳塘区五里堆街道湖玻小区的50名小朋友,一同探秘古生物化石。

曾亮根据孩子们的认知特点,以有趣导入、有“奖”提问和现场互动等方式,向学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古生物化石的定义、种类、形成过程和价值,让大家全面了解古生物化石的奥秘和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。

精心策划一系列特色科普活动,把上百堂科普课程送到居民“家门口”,是湘潭市着力提升青少年科普素质、推进“双减”政策落地见效的“浪花一朵”。

作为该项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,湘潭市青少年科普名师工作室坚持普及与培养并重、校内与校外贯通,先后在韶山镇泰学校,湘乡虞塘中心小学、虞塘中学、赤石学校等地,通过举办科普大讲堂、指导学生科技社团开展“小发明”,组织“科普大篷车进校园”“百名院士进校园 万名科技工作者上讲台”等活动,指导各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,努力在“双减”政策下做好科学教育“加法”。

走进湘潭市岳塘区育才学校,校园内许多角落都能看到科技教育的影子。近年来,该校积极探索“STEAM教育”的创新途径(注:STEAM教育是集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艺术、数学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),提出“让每一位孩子爱上科学”理念,先后获得“2022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学校”、全国“科创筑梦”助力“双减”试点单位、“全国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”等荣誉。

可在20多年前,岳塘区育才学校的科技教育基础还很薄弱。“学校虽然在城区,但超过60%的学生来自周边郊区。”曾亮介绍,彼时他刚从数学教师“跨界”成为科学教师,对于如何将科技融入课堂,他一时没有头绪。为实现跨学科转型,曾亮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,除利用业余时间反复研读教材、钻研理论技术外,一有时间,他就带学生走南闯北实地考察,“解锁”各种大自然的密码。

曾亮指导的科技实践活动《石头上游动的鱼——湘乡鱼化石考察》,获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、全国“十佳优秀科技实践活动”,填补了我省科技实践活动在全国最高奖的空白。只要有类似比赛,曾亮都会去观摩或参加。慢慢地,他从指导教师变成了“得奖大户”。

刚开始,很多孩子和家长认为科技创新很遥远,那是发明家的工作,不是小学生要做的事。在很多家长眼里,把孩子拎出来进行科学探究是在浪费时间。“我们只能用成绩、荣誉,以及孩子们参加完比赛后实实在在的变化,来改变大家的看法。”曾亮说,随着越来越多学生在国省市科技类比赛中获奖,学生家长逐步认可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,并愿意让孩子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。

2018年9月,经过曾亮等人多方奔走,他所在的育才学校不仅建设了科技馆,还成立了“小科学家俱乐部”,依托这些载体对全校孩子进行科学素养普及,辅导科技社团、科学兴趣小组学生参与科技类比赛,推动科技教育发展。

机器人、3D打印、人工智能……近年来,曾亮领衔的科技教育团队不断“上新”。在他看来,湘潭市青少年科普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可以概括为:扶着走、学着走。“在起步阶段,工作室通过启发成员思考,让大家找到研究课题并坚持下去,这叫‘扶着走’;很多课题所涉及的领域对科技辅导员来说也是新的,这时大家就要‘学着走’,边学边摸索。”

科普教育,不只在校园。湘潭市科协普及部负责人齐石狮介绍,如今湘潭市已建立起优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,让科普协同发展的互动在青少年之间日益丰富。

湘潭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不断优化科技人才配置、强化科普阵地建设,以青少年科普名师工作室为聚才载体,下活科技人才和科技辅导员“一盘棋”,进一步提升湘潭市青少年科学素质,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。

责编:曾高 编辑:唐翌殊

来源:湘潭日报

湖南教育新闻
《湖南教育新闻》栏目简介

《湖南教育新闻》栏目简介

查看详情
国防教育频道
国防教育频道简介

国防教育频道简介

查看详情
湖南招考
直播预告!“湘就业”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!

直播预告!“湘就业”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!

查看详情
“我是接班人”网络大课堂
“我是接班人”网络大课堂简介

“我是接班人”网络大课堂简介

查看详情
奋斗青春号
奋斗青春号

奋斗青春号

查看详情
友情链接